4年來,江蘇連雲港的很多人都在尋找一個叫“葉欣仁”的人。2010年8月9日,《連雲港日報》和《蒼梧晚報》上刊登了一封題為“葉欣仁,我想用自己的方式感謝你!”的信,開啟了一個受助孤兒尋找資助人的真情之旅。尋人雖經年未果,卻讓連雲港愛心涌化療飲食注意動。如今,“葉欣仁”已成為這座城市頗具特色的公益品牌。
  家住江蘇省灌南縣田樓鄉七圩村的13歲孤兒顧志慧在來信中說,“開學後我就要讀初一了,在這六七年裡,總有好心人給我送錢送東西,讓我度過了固態硬碟推薦一道又一道的難關,同時也增添了我生活的勇氣……前一段時間,又有好心人寄來錢,但我不知道到底是誰,只有一個留言寫了葉欣仁。我們家都不知道葉欣仁是哪一位,更不知道是叔叔還是阿姨,請報社的叔叔幫忙找一下,因為我想以自己的方式感激他(她)……”
  顧東森房屋志慧幼年喪父,母親離家出走,很小就成了孤兒,與爺爺相依為命,生計艱難。2005年,村裡幫助顧志慧家建了兩間新房,還為他辦理了低保。也是從那時起,顧志慧家每年都能收到兩到三筆好心人的捐款。正因為有了這些捐款,顧志慧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安心讀書。在顧志慧幼小的心靈中,當面向捐助者道聲“謝謝”,成了他最大的願望。
  根據顧志慧複印的匯款單上的信息,《連雲港日報》記者先後到當地郵政和公安部門瞭解情況,得到的結果是,錄像被借款自動覆蓋,工作人員記不清,戶籍查無此人,調查限入僵局。
  為幫助顧志慧實現心愿,讓“葉欣仁”的善行被更多市民瞭解,連雲港市委宣傳部順勢而為,組織市屬主要媒體聯動展開了尋找“襯衫葉欣仁”活動,廣泛刊播“尋找葉欣仁”的信息,刊播有獎爆料熱線。根據讀者提供線索以及記者尋訪,每周推出3個疑似“葉欣仁”進行宣傳,一個個酷似“葉欣仁”而非“葉欣仁”的好人走到讀者眼前。
  從灌南新集鄉代人轉交錢物給孤兒的鄒先生,到長期資助育才小學43名孤兒的灌南地稅官群體,再到新浦萬潤社區十多年如一日資助甘肅貧困兒童的張女士……這些熱心人都符合“葉欣仁”的特征,但都不是顧志慧要找的那位熱心人。雖然尋人未果,卻吸引了更多市民加入奉獻熱心、幫助他人的行列。關愛之手也再次伸向顧志慧。江蘇蒼梧律師事務所黨支部主動前往顧志慧家,送上學習用品和1000元現金;市旅游產品科技開發協會會長張華專門將顧志慧接到市區,讓孩子第一次進城、第一次逛超市、第一次吃肯德基……
  經過3個多月的尋找,160多位知名、不知名的港城“葉欣仁”頻現,呈現出一個蔚為壯觀的“葉欣仁”現象。“葉欣仁”成為熱心助人而不求回報的代名詞,在廣大市民中的知曉率越來越高。
  如何擴大“葉欣仁”影響,放大典型效應,吸引更多群眾加入“葉欣仁”的行列?在集思廣益、反覆推敲的基礎上,連雲港市形成了“葉欣仁”典型品牌打造方案。
  自2011年起,該市長期組織開展“我身邊的‘葉欣仁’”評選推薦活動,堅持每季度在市內媒體集中推出一期“港城葉欣仁”榜,每周集中宣傳2至3名,總計推出300多名草根典型,通過在媒體上不間斷推出平民楷模,持續唱響時代旋律,引領新風正氣。
  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和群眾接受習慣新變化,連雲港市不斷創新載體,依托連雲港政府網、連網等重點新聞網站開闢“葉欣仁”專題網頁,開設“葉欣仁”論壇,搭建網絡學習實踐平臺,吸引10萬多名網民參與互動。  (原標題:“葉欣仁”:一座城市的良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bjgrptxxr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